庄子(约公元前369年-约公元前286年),名周,字子休,一作子沐,战国时期宋国蒙(今河南商丘)人,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
庄子曾做过漆园吏(管理漆树林的小官吏),生活清贫却志趣高远。他拒绝了楚威王的高官厚禄,选择了"宁游戏于涂中"的自由人生。
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"道法自然",但又独具特色,形成了"齐物论"、"逍遥游"等重要观念。他倡导无待、无功、无名的精神境界,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超越世俗价值观的束缚。
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,也是杰出的文学家。他的著作想象丰富,寓言生动,语言诙谐幽默,富有诗意。他创造的"庄周梦蝶"、"庖丁解牛"、"濠梁观鱼"等寓言,千百年来广为流传。
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尤其在文学、艺术、审美观念等方面。他的著作《庄子》(又称《南华真经》)是道家重要经典,也是中国古代寓言文学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