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阳,或称老聃,约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。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苦县(今河南鹿邑)人,曾任周朝守藏室史(管理图书档案的官员)。
关于老子的生平,史书记载较为简略且多有争议。据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记载,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史,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。晚年,老子见周朝衰微,便离开,西行至函谷关。关令尹喜请他著书,于是老子著《道德经》五千言后西去,从此不知所终。
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,其核心思想是"道"和"德"。"道"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,是自然无为的;"德"是"道"的体现和功用。老子倡导"无为而治"、"柔弱胜刚强"等思想,主张返璞归真、顺应自然。
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、政治、宗教、文化、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,《道德经》被誉为"万经之王",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,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,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广泛流传。
后世尊老子为道教始祖,被奉为"太上老君"。老子的哲学思想跨越时空,历久弥新,至今仍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。